收藏本站 | RSS订阅你身边的知识朋友
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财经知识 » 正文
09月20日

英国农业大萧条,给英国本土带来怎么样的经济效应和影响?

作者 : templebaike | 分类 : 财经知识 | 超过 147 人围观 | 已有 0 人发表了看法
19世纪后期,英国工业化持续推进,经济快速增长。在这一时期,英国农业也经历了从高度繁荣到深度萧条的变化过程! 从1873年开始,英国农业受到海外廉价农产品的强烈冲击,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严重萧条。 那么,这次英国遭遇了什么样的大萧条?它对英国国内经济有何影响?
农业大萧条的背景

19世纪中叶以前,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,对外贸易以严格限制和保护关税为主。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财富靠黄金和白银=,应限制奢侈品进口,鼓励黄金白银输出。

因此,英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,压制进口。对原料和谷物的出口给予补贴,鼓励出口。这种保护主义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早期工业的发展。

但随着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开启,英国工业实力获得了飞速的增强。到19世纪中叶,英国已经完成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制造业的转变,形成了以纺织、钢铁、煤炭、机械和交通运输为代表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

这标志着英国正式进入了工业社会。根据统计,1840年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球的45%,而排名第二的美国仅占11%。英国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25%,而法国德国合计仅占9%。可以说,在19世纪中叶,英国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世界工业生产和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。

然而,有着如初强大的背景下,英国逐渐意识到重商主义保护政策已经不再适应本国利益,开始向贸易自由化政策转变。自由贸易主义认为,各国应该取消贸易壁垒,实行自由贸易。

由于英国在工业领域具有压倒性优势,自由贸易有利于英国工业品输出,也能提供廉价的原料和食品输入。

1846年,在自由贸易派的积极推动下,英国正式废除了旨在保护本国农业的《谷物法》,大幅降低了谷物关税,允许谷物自由进口。至此,英国正式放弃重商主义,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

在随后几十年里,英国逐步取消或者降低了针对原材料、半成品以及食品等商品的各类关税。到19世纪60年代,英国的自由贸易体制已经基本建立。

自由贸易政策显著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对外贸易繁荣。1850-1870年间,英国的棉纺织品出口从2826万英镑增至7142万英镑;铁钢出口从540万英镑增至2350万英镑。

煤炭出口从130万英镑增至560万英镑。机械出口从100万英镑增至530万英镑。

英国的进出口总额也迅速增长,经常顺差。同时英国也利用其金融优势,大量投资于新兴工业国,吸收了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力和资源为本国工业化服务。可以说,自由贸易政策极大促进了“世界工厂”英国的蓬勃发展。

但另一方面,自由贸易也使英国农业失去了关税保护,暴露在了国际竞争之中。尽管在废除《谷物法》后一段时期内,英国农业并未受到太大冲击,但随着时间推移,这种“朝露式”的繁荣会不可避免地迎来挑战。而这正是后来农业大萧条的远因之一。

农业的高速发展与工业化同步推进的。这主要得益于18世纪中后期英国农业革命的推进。农业革命标志着英国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,主要包括圈地运动的展开、科学农业技术的应用、筛选高产作物品种、引进轮作制度等。

这些变革极大提高了英国农田的单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。同时,随着工业化进程,英国的城市人口快速增长,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幅攀升。而由于交通条件所限,大宗农产品难以进行远距离运输,英国的农产品主要依赖国内供给。

农产品供给短缺使其价格居高不下。高价格又吸引了农场主对农业的大量投入。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,19世纪中叶是英国农业的鼎盛时期。这一时期被称为“高效农业”时代。

随着,农业投入大幅增加。这一时期,英国农民和农场主针对高昂的农产品价格。大量投入资金用于土地开垦、农田水利建设、农机购置、肥料购买等,以扩大农业规模和提高土地产出。1845-1878年间,英国新增开垦农用地约60万英亩。1851-1873年间,英国农业的利润翻了一番。

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,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也迅速渗透到农业领域。针对劳动力短缺和生产低效的问题,英国农民积极采用麦莱复合收割机、播种机脱粒机等农机,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。到1870年代,英国主要农业操作机械化率可达70%以上。

可是,面对高强度的农业机械化,一般的额肥料似乎更不上了时代的步伐。科学化肥具有营养更均衡、效果更明显的优点。19世纪中期以后,英国农民开始大量应用以鸟粪、磷酸盐肥为代表的化学肥料。这进一步提升了土地肥力和产量。

在土地经营上,大型资本主义农场逐渐取代了自营小农场,成为主导。大农场可以集中资金和技术,实施机械化大规模经营,效率更高。1851-1871年间,英国5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数量增加了42%。这成为高效农业的重要特征。在19世纪中叶,英国的农业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。农业产值、产量和劳动生产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。

但这种繁荣也存在着问题,即过度依赖国内高价格,没有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。一旦面临外部冲击,这种高效农业就难以为继。这为后来的农业大萧条埋下了隐患。

英国农业大萧条

1873年开始,英国农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萧条。导致大萧条的原因既有国内的系统性问题,也有来自国外的冲击。恶劣天气的影响。19世纪70年代开始,英国连续多年遭遇恶劣天气,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。

1873年秋冬,雨水过多导致农作物减产;1876-1879年又是多雨潮湿。1879年多个县的年降水比往年增加了30%以上,农产再次大减产。连年歉收导致农民损失惨重,推动了农业大萧条在全国范围的蔓延。

海外廉价农产品的冲击。同时,一些新兴国家的农业获得长足发展,大量廉价农产品涌入英国。19世纪下半叶,美国、俄国阿根廷等国家积极开垦荒地种植谷物,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,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。

同时,运输成本也大幅下降。1850-1913年,全球海运费下降了近一半,铁路运费下降了90%。这导致大量廉价农产品涌入英国。

1870-1909年,英国小麦年进口量从5040万夸脱增至1.026亿夸脱。肉类进口也从1875年的几乎零,增至1900年的国内消费量的1/3。

生产成本偏高。与欧洲大陆小农场相比,英国的大农场需要支付高额的土地租金和工资费用,生产成本明显偏高。

当农产品价格下跌后,这成为农场的软肋。1879年农场利润骤降75%。尽管地主减租,但农场仍难以为继。这导致农场大量破产,土地被迫转手。

政府不作为。面临廉价农产品冲击,英国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农业。相比之下,欧洲大陆国家迅速对农业实施贸易保护,规避了严重冲击。直到20世纪初,英国才开始对农业提供少量补贴。政府的不作为也是导致英国农业持续萧条的原因之一。

农业大萧条对经济的影响

农业大萧条严重影响了英国的经济发展,大萧条导致英国谷物种植面积急剧下降。1874-1904年,小麦种植面积从363万英亩减少到137万英亩。同时,国内谷物产量也大幅减少。这导致英国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日益加重。

1900-1909年,进口小麦占英国小麦消费总量的75.2%,远超国内产量。1905-1909年,英国55%的谷物、40%的肉类、80%的奶酪都依赖进口。

贸易逆差扩大,资本外流加剧。农产品进口增加,而工业品出口增速放缓,导致英国出现大幅贸易逆差。1870-1912年,英国的贸易逆差从0.69亿英镑扩大至1.7亿英镑。

为弥补逆差,英国不得不增加对外投资。1870-1914年,英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增加了4倍,占国民财富的比重从7%升至32%。这更是加剧了英国资本向外流出,不利于国内工业发展。

工业竞争力下降,资本外流使英国工业发展资金不足。同时,英国也未及时调整工业结构,新兴产业发展乏力。这导致英国工业增速放缓,产品质量下降,逐步失去国际竞争力1840-1900年,英国工业产值增速从3.4%下降到1.7%。至1913年,英国在全球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2%降至14%。

农业地位下降。农业大萧条导致农业就业人口减少,从业人数占比由1871年的15.3%下降至1910年的9%。同时,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也大幅下滑。1867-1904年,农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从15.7%降至6.8%。可见,经过大萧条,农业在英国经济中的地位严重下降。

结论:

19世纪末的英国农业大萧条对英国经济造成了多方面不利影响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,维护农业稳定发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。过多依赖进口,对于经济发展有益,但过度依赖会让国家丧失自主控制能力。

毕竟,经济结构调整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,是保持经济活力的关键。同时,创新是提升综合国力的根本手段,需要持续加大投入。

因此,19世纪末的英国农业大萧条对英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创,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训值得现代社会汲取借鉴。各国应保持战略定力,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,以避免步英国后尘。

上一篇:餐饮生意断崖式下跌!5大餐饮之殇你知道多少? 下一篇:轻松教你学会红烧狮子头怎么做
640*60广告位

相关文章

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

发表评论

必填

选填

选填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